建筑保温材料频频引发火灾!如何确保安全应用?
建筑保温材料被称为建筑物的“外套”,在夏天起到防晒的作用,在冬天提供御寒的功能。它不仅能够让建筑内的人们更加舒适,还能延长建筑的寿命。然而,近年来,这样的“宝藏材料”却频繁引发火灾事故,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事故频发,为何建筑保温材料屡屡引发火灾?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在国家节能战略的推动下,如何确保建筑保温材料的安全应用?各方面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材料本身的不足。以往使用的易燃或可燃的外墙保温材料没有考虑到防火性能。直到2009年,我国才正式出台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规定。在此之前,很多建筑都采用了易燃或可燃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可能会出现裂缝和脱落,暴露出易燃材料。一旦遇到火源,这些材料很容易燃烧并迅速扩散,导致建筑内外形成立体火灾。
目前,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中,我国将建筑材料分为四个燃烧性能等级,分别是A、B1、B2、B3,对应不燃、难燃、可燃和易燃材料。根据《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对于特定情况下的独立老年人照料设施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要求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或制品。
尽管现行的标准要求已经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存量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火灾风险。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25%的建筑外墙保温火灾发生在堆放阶段,另外65%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这些火灾往往是由于材料不足和防范不足引发的。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和现场管理不到位是另一个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如电焊、气割等动火作业,可能引燃保温材料。
防范火灾的关键在于规范建设和施工管理。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必须经过第三方防火测试,并取得检测报告。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现场管理,避免交叉作业并严格遵守施工防火要点和成品保护规范。市场监管部门和住建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全过程管理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减少因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为了消除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安全隐患,需要各部门的综合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规范建设、施工管理和市场监管,才能真正确保建筑保温材料的安全应用。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监督,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