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见的未来,防水企业的五种结局
任何事业的未来都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市场上现有的绝大多数行业都有前人的开拓以及后起之秀的追赶,将大量企业的经历总结之后就能得到从事该行业会有哪些结局。
那么防水企业会有哪些结局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盘点。
结局命运1 被大企业收购
一般而言,具备收购价值的防水企业,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一)对的地理位置
上市企业或者大企业自己一般都有几个基地,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某个弱势区域的竞争力(或多品牌战略,或为了节省不可控的建设时间),为了迅速获得特定区域的账面业绩。
所以,如果一家防水企业的地理位置特别好,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大公司的收购计划圈中。
(二)可观的规模。营收规模在2-5亿元之间比较现实。太小就是鸡肋,现在连一个普通的集采项目标的都过亿元了;规模太大则一般要价高事还多。
2-5亿这样的规模,有三点好处:要价适中,并表后数据也好看;产能、团队、销售通路、技术实力等方面整体都算优良。
(三)成熟的团队。那些靠低价倾销保持行业排名的老牌企业是没有收并购价值的,因为它们没有成熟的团队和人才梯队。建立一支相对成熟的团队,时间成本可不低。
(四)干净健康的财务状况。有些企业就是因为高负债,相互担保,账目混乱,而在收并购谈判中最终功败垂成的。没有人愿意买下一家包袱沉重的企业,除非你拥有某种核心竞争力。
(五)良好的口碑。行业知名度不高,甚至口碑较差(卖非标为主、老板厚黑)的企业,不大容易被看中。行业只有那么大,你干的坏事,大家都知道的。
(六)独特的产品。如果你家产品在细分领域(比如说高分子材料、密封材料或者胎体材料领域等)具有相对优势(技术和销量),积攒了大量的业绩和较多的客户,那么你被看中的可能性将大增。
(七)根深蒂固的政商关系。政商关系历来是防水企业的的软肋。某前十企业老板多年前因为一点小问题,被镇上一小官下令抓了起来,求爷爷告奶奶交了不少罚款才重归自由。
而在这七条之中,前面五项是必要条件,后面两项属于超级加分项。
结局命运2 转行
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选择,往往是大老板认为转行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而开始的,然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飞速死亡的结果。
转行速亡的原因,在于其将防水行业不成功的或者说落伍的经营理念,植入一个跟防水完全不相关的领域,面临经验、人才、资源的缺乏,以及对新行业盈利模式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结局命运3 关门大吉
奥林巴斯、柯达、雅虎、诺基亚,曾经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曾经都不缺规模和资金,但它们的辉煌已然不再,原因就在于它们无视变化。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有规模和资本,都难说可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企业由于战略惰性、对转行的恐惧,对变化的无视,以及资源的枯竭,大部分将寿终正寝,为大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结局命运4 成为大企业的下游合作伙伴。
转为某个强势品牌的区域代理或者渠道合伙人,或者转型从事材料销售或者工程施工。并不像很多人所说的卖身为奴、寄人篱下这种情况。
其实,成为下游合作伙伴并没有那么悲催,再怎么说有汤喝总比没汤喝要强。人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不妨愿赌服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命运结局5 在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
众多成功企业的经历说明了:如果不主动改变自己,市场一定会来改变你;你不主动颠覆自己,市场一定会来颠覆你。
任何时代都会有后来居上者,它们因势而变,顺势而起。因此,大浪淘沙、迷雾散尽之后,总会有极少数中小防水企业在巨人的丛林中存在下来。
一个防水企业想要长久存活下去需要有以下四点特征:
走正道。这一点要放在第一位,不走正道是没有活路的。
持续创新的能力。必须成为产品差异化层面的小巨人,就像当年的深圳卓宝和广西金雨伞。
灵活的经营。包括扁平高效架构、创新的商业模式、灵活的竞争策略等。只要是大企业,迟早陷入低效率、严等级的怪圈,这是中小企业的难得机会。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特征,在中华大地上依旧将屡试不爽。
希望各位防水人能够做好准备,尽量避免自己的努力走向最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