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全速发展,国产品牌加速进军船舶涂料市场
中国造船业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在从最初的散货船到如今的大型邮轮的历程中,中国造船业已经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导者。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造船业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均位列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在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占据了12种船型新接订单的全球第一位置。
进入2023年,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总吨计算的比例分别为47.3%、67.2%和46.8%,在全球市场上仍保持第一的位置,并实现了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新接订单量的新纪录。
作为中国造船业中的技术代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2023年6月6日从上海下水,标志着中国将实现造船业中的“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有望成为世界上能够自主完成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航空母舰建造水平的国家。
船舶制造业被称为“周期之王”,它具有强大的周期性。克拉克森的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将有1.6万亿美元的新造船投资需求,平均每年新造船订单数量将达到2140艘。浙商证券也预测,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市场份额从上一轮周期的约15%提升至本轮周期的约50%,并且该行业正在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由于扩产周期长且难度大,预计造船龙头公司在2023年至2027年的业绩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可以说,造船业将迎来新一轮“超级周期”。
船舶涂料市场的发展与造船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中国造船业进入了供需两旺的阶段,船舶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船舶涂料市场的需求也随着造船业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增长。看好国内造船业市场前景的包括麦加芯彩、信和等国产品牌也纷纷布局船舶涂料市场。
作为一个典型的长周期行业,船舶制造业的景气度受宏观经济、全球贸易、大宗商品价格、旧船更新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过去百年的复盘结果显示,现代造船业经历了四轮大小周期,并且由于船舶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0至30年,每一次高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0年。
船舶新接订单作为船舶交付量的先导指标,从最近一次船舶交付高峰2011年至今已经过去近12年。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造船业可能即将开启新的周期。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行业供给收缩,自2008年周期下行以来,航运产业链的新增产能投入持续减少,全球现役船厂数量持续下降,2021年数量仅为2007年的约三成;另一方面是需求方的订单保障,在2020年疫情扰乱了正常周期后,航运供应链和港口拥堵导致运价远超预期,一众航运企业利润暴涨。经过利润修复后,手握大量资金的船东们有意向造船公司加速下订单以扩充运力、提升市场份额,以应对未来的贸易需求增量,从而推动造船业的复苏。
浙商证券认为,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市场的份额从上一轮周期约15%提升至本轮周期约50%,并且该行业正在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预测未来几年,老旧能源船只的退役替换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景气度。
船舶涂料市场是随着造船业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的。根据《涂界》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船舶涂料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但国外品牌如佐敦、海虹老人、PPG、阿克苏诺贝尔、立邦、中涂化工等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0%左右,几乎完全垄断了高端船舶涂料市场。而国内品牌只在渔船、近海小船等中低端船舶涂料领域有一定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中国国内品牌对船舶涂料市场抱有信心,并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产品创新。麦加芯彩、信和等国产品牌正在布局船舶涂料市场。这些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图打造差异化的旗舰产品。国产品牌需要克服技术难题,提高技术水平,加速国产船舶涂料的市场化进程。
船舶涂料市场的发展需要长期验证,但国内品牌要保持战略定力,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们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的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并完善产业链的配套,突破核心关键原材料等薄弱环节,加快高端船舶涂料的产业化进程。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同时,国内品牌应该以创新为驱动力,为船舶涂料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